當前位置:首頁 » 交易市場 » 浮動匯率制下貨幣供給
擴展閱讀
類似於金條 2021-03-31 20:26:33
何蘭黃金市廠 2021-03-31 20:26:32
蒲幣對人民幣匯率 2021-03-31 20:26:27

浮動匯率制下貨幣供給

發布時間: 2021-03-31 15:21:32

A. 為什麼浮動匯率制度下財政政策無效,如果加以擴張的貨幣政策不就形成新的均衡了嗎

圖好睏難啊。。。資本完全流動則bp曲線水平。。。擴張性貨幣政策,lm曲線右移,國際收支逆差,e上升,則is曲線右移。交於bp曲線。平衡。用同樣方法考慮財政政策。發現財政政策無效。主要是浮動匯率下考慮貨幣供給不變。就比較容易入手。。。如果你知道lm,is曲線的表達式,我覺得應該還比較好理解吧。。根據我說的自己應該可以畫出來。

B. 宏觀經濟學中浮動匯率下貨幣政策為什麼稱是改變匯率而不是利率來影響收入

在宏觀經濟學中,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最重要的應用是,在該模型的假定之下,考察在不同的匯率制度下,經濟的總收入和匯率會對不同的政策變動做出什麼反應。因而該模型被描述為「研究開放經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主導政策範式」。
在浮動匯率制下,政府購買的增加或稅收的減少使IS曲線向右移動,這提高了匯率,但對收入沒有影響。貨幣供給的增加使得LM曲線向右移動,這調高了收入並降低了匯率。(在一個小型開放經濟中,貨幣政策通過改變匯率而不是改變利率來影響收入)
在固定匯率制下,政府購買的增加或稅收的減少使IS曲線向右移動,這對匯率產生了向上的壓力,套利者對匯率上升的反應是把外匯賣給中央銀行,這就自動引起貨幣擴張。貨幣供給的增加使LM曲線向右移動。因此在固定匯率下財政政策增加了總收入。貨幣供給增加使LM曲線向右移動,降低了匯率,套利者對匯率下降的反應是向中央銀行出售本國通貨,導致貨幣供給和LM曲線回到其初始位置。因此在固定匯率下貨幣政策通常是無效的。
(由於同意把匯率固定,中央銀行放棄了對貨幣供給的控制,然而,一個採用固定匯率的國家也可運用一種貨幣政策:它可以決定改變所固定匯率水平。通貨的官方價值的下跌被稱為貨幣貶值,通貨的官方價值的上升被稱為貨幣升值。在蒙代爾-弗萊明模型中,貨幣貶值使LM向右移動,它起著在浮動匯率制下貨幣供給增加的作用。因此,貨幣貶值擴大了凈出口,並增加了總收入。)
由上可知,在浮動匯率制下,貨幣政策效果明顯,財政政策軟弱無力,而在固定匯率制下,結果與此相反。
在浮動匯率制下只有貨幣政策能影響收入。財政政策通常的擴張性影響被通貨價值的上升和凈出口的下降所抵消。在固定匯率制下,只有財政政策能影響收入。貨幣政策正常潛力的喪失是因為貨幣供給全部用在了把匯率維持在所宣布的水平上。

C. 浮動匯率下的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

浮動匯率下的貨幣政策很可能失去獨立性:

「根據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固定匯率制度、資本自由流動和獨立的貨幣政策三者不可能同時實現,只能擇其二。但如果據此得出,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就可既實現資本自由流動和獨立貨幣政策,顯然片面延展了蒙代爾的理論,國內似乎就在往這方面努力的。如果實現浮動匯率(包括有限制的浮動),很可能是資本自由流動可以適度實現,而獨立貨幣政策徹底喪失,弱國貨幣一定會處於強國貨幣的操控之下。央行的貨幣調控政策失靈,財政部、央行、發改委等又各敲各的鑼,相互掣肘。從股市就可看出來,證監會希望股市穩定,周小川的緊縮貨幣政策卻不讓股市翻身,有人罵周小川,其實國內貨幣調控政策所基於的理論就是強國發明的,現在人家要對付你,你還在用這一套,顯然處處挨打,回收流動性已從主動操作進入被動操作的地步,貨幣政策正在喪失獨立性。周小川退出央行的可能性越來越清晰,今年10月份大的人事調整和新調控政策的出台看來不可避免,但願是亡羊補牢。
股市、房市可能會成為中國一代中產階級的噩夢。美國債務重組在加速,從雷曼開始,債務湮滅也在加速,全球資本市場還應該有一個強力向下修正的過程。」

以上是筆者於9月14日在天涯經濟論壇的一個貼子,9月15日,央行便有了大動作,但卻提前來了。那麼是否說明央行意識貨幣政策獨立性問題呢?我想認識到了也未必能做到,我想此次調控政策的重大轉向也有不得已而為止的成分。

首先,經過一年半多的貨幣緊縮政策,其負面效應越演越烈,而通脹並沒有實質性改善,近期CPI指數的回落是很有問題的,其中日用品漲幅仍達10%就很能說明問題,如果以此指導貨幣政策恐怕會南轅北轍。但大量實體經濟的倒閉很可能撼動本國經濟基礎,再不放鬆已說不過去,其實也是對錯誤調控的一次修正。

其次,美國次貸危機深不見底,兩房危機和雷曼破產已意味著全球經濟進入金融海嘯期,就在雷曼破產、全球資本市場極度恐慌之機,下調兩率對於穩定國內資本市場有一定作用,否則,周二的股市可能直奔跌停板。

第三,從美元走勢看來,美元已走出月線級別的強勢,先歐元,後是馬克、英鎊,各國央行都已宣告國內經濟衰退的方式力挺美元,的確美元大到不能倒,現在臨到人民幣,因為人民幣已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根據開放式利率理論,利率下調必將影響人民幣匯率進入拐點,從而有利於穩固美元走勢,各國央行其實已被美元這個「大到不能倒」的怪物所挾持。

但央行貨幣調控政策真的能有效並力挽狂瀾嗎?從其選擇的時機,筆者認為上述三個原因中第三個原因可能是這次貨幣調控政策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並不如許多經濟學家所歡呼的央行在挽回貨幣政策獨立性,其效應有待觀察。按理說,只要信貸放鬆新的一輪牛市應該能夠啟動,但我們有大小非問題,有一種觀點是大小非並非本輪熊市的根本力量,根本力量是銀根緊縮,大小非只不過是加重了股市下跌的動能,因此即使真有新的一輪牛市啟動那也是慢牛。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美國次貸,這可能觸發百年一遇的債務大湮滅,全球資本市場必然會有大動盪,中國也不可能獨善其身。大小非、次貸危機是憑空生出的兩只「黑天鵝」,A股市場的大環境從未遭遇過這兩個問題,其後更深層次一個大環境,就是我們的實行了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如果我們的外匯管制沒有想像中有效,根據開放式利率理論,那麼降息會觸發人民幣進入了一個拐點,熱錢會加速流出,資本市場會有向下修整的壓力,央行政策效應往往滯後於國際資本的流動性效應。進言之,作為美元債權國,我們積累了大量美元資產,本幣貶值就意味著這些資產升值,國內消費和投資支出相應增加,但問題是我們的所謂美元資產很大一大部分套牢在美債裡面,而美國的情形眾所周知了,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隨時會觸發,黃金與美元、石油的關聯度分別為80%,最近油價大跌,而黃金卻有沖高的跡象,是否正預示著這一點呢。

D. 完全浮動匯率制下外匯儲備不變動,資本流入與流出是否會影響貨幣供給

不會,影響的是貨幣的需求,資本流入導致對本國的貨幣需求增加,供給不變,導致貨幣升值;資本流出導致對本國的貨幣需求減小,供給不變,導致貨幣貶值

E. 請圖示說明浮動匯率制下擴張性貨幣政策的效果

浮動匯率制下,擴張貨幣政策增加貨幣供應量,IS曲線右移,若封閉環境,則版IS不繼續權右移,國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匯率不變,達到擴張的效果,若開放的環境,由於利率下降,人們的投資活動增加,IS曲線進一步右移,擴張效果更加明顯。

F. 在固定匯率和浮動匯率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效果各是什麼

固定匯率下:
資本自由流動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貨幣供給增加,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利率下降,資本外流,本幣有貶值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貨幣供給量將減少,直到LM曲線恢復到初始水平,所以在固定匯率下貨幣政策無效。
擴張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利率上升,資本內流,本幣有升值的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賣出人民幣,買入外匯,從而使LM曲線向右移動,直到達到均衡匯率為止,所以在固定匯率下,財政政策有效資本不流動本國利率將不影響國際收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移動,產出增加,進口增加,出現貿易赤字,本國貨幣有貶值壓力,此時,貨幣當局將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則貨幣供給減少,LM曲線向左移動,直到抵消財政政策的作用。所以財政政策無效同理,貨幣政策也無效資本不完全流動擴張的貨幣政策,會使貨幣供給增加,LM曲線向右下方移動,利率下降,資本外流,收入增加,本幣有貶值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貨幣供給量將減少,直到LM曲線恢復到初始水平,所以貨幣政策無效。
擴張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上方移動,利率上升,收入增加(資本不完全流動,利率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下有所上升,可以減少國際收支逆差的規模)本幣有貶值的壓力,為了維護固定匯率,貨幣當局將在貨幣市場中買入人民幣,賣出外匯,從而使LM曲線向左移動,直到達到均衡匯率為止,所以在固定匯率下,財政政策有一定的效果浮動匯率下
資本自由流動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貨幣供給增加,則利率下降,資本外流,匯率貶值,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會使出口增加,則IS曲線向右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在資本自由流動下,貨幣政策有效擴張的財政政策,會使IS曲線向右移動,利率上升,資本內流,國際收支順差,匯率有升值的壓力,會使進口增加,則IS曲線向左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在資本自由流動下,財政政策無效資本不流動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收入增加,則國際收支逆差,匯率貶值,出口增加,則IS向右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貨幣政策有效同理,財政政策也有效
資本不完全流動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使利率下降,收入增加,資本外流,進口增加,國際收支逆差,本幣有貶值的壓力出口增加,IS向右移動,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均衡,所以貨幣政策有效理,財政政策有效(資本不完全流動,利率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下隨有所上升,但資本的流入無法彌補國際收支逆差).

G. 用圖示說明,在浮動匯率制下,資本完全流動狀況下,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有效性謝謝

我的抄文庫襲里的文章可以看
http://wenku..com/view/344a5355ad02de80d4d84000.html

H. 在浮動匯率制度下,本國貨幣政策自主性增強,對嗎

我認為對,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匯率隨市場變動,本國可以根據需要調整貨幣政策。若為固定匯率制,匯率需要與固定國家貨幣或黃金綁定,貨幣政策受其影響,自主性減小。

I. 比較分析不同匯率制度下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對該國貨幣供給可能的影響。

國際收支對貨幣供給的影響主要通過外匯儲備得到反映,國際收支順差則外匯儲備增加,反之亦然。20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由蒙代爾和約翰遜發展起來的國際收支理論:國際收支貨幣分析說,對開放經濟下國際收支與國內貨幣供給的關系做了探討。該理論認為:在假定貨幣需求函數為一長期穩定函數的基本前提下,開放經濟中一國貨幣供給由兩個途徑產生——國內信貸DC和國際儲備FX(主要是外匯儲備)即: M[2]=k•H=k•(FX+DC)……………①
(k:貨幣乘數,H:高能貨幣)
對①式進行微分,得:△M[s]=(△FX+△DC)•k=(B+K +△DC)•k……………②
(B:經常項目差額,K:外資流入額)
②式表明開放經濟中每增加一單位國內貨幣必須由國內信貸擴張或外匯儲備的增加產生。其中國內信貸由本國貨幣當局直接或間接控制,故可視為外生政策變數,而外匯儲量是否外生,則要視不同的匯率制度區別看待。具體來說,浮動匯率制下,國際收支失衡引起的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決定新的匯率水平,外匯儲備不會因此而變動,即△FX為零,外匯儲備和貨幣供給都是外生的;而在固定匯率制下(包括盯住匯率制),儲備的變化由外匯市場內在的需求和供給的不平衡引起。如果存在國內貨幣的超額供給(對外幣的超額需求),通過動用儲備去購買本幣可以阻止本幣匯率下跌;反之,外幣的超額供給將導致儲備的增加,為阻止本幣升值,必須用本幣來購買外幣。可見,固定匯率制下,外匯儲FX和貨幣供給M[s]都是內生的,只有匯率的變化被外生地固定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