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黄金储备 » 美军接管了美联储备委员会
扩展阅读
类似于金条 2021-03-31 20:26:33
何兰黄金市厂 2021-03-31 20:26:32
蒲币对人民币汇率 2021-03-31 20:26:27

美军接管了美联储备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1-03-14 05:40:51

㈠ 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黄金定价权,大政团拥有强大军事体系,强势夺回不就行了吗为什么不夺回

对于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为什么不能?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这个家族的神秘历史背景。

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个经典的家训:“金钱一旦作响,坏话随之戛然而止。”罗斯柴尔德一词起源于“红盾”。这个家族从16世纪起定居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区。当时因为没有街名和门牌号码,每家的家族便被称为“罗斯柴尔德家”,一直沿用至今。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法兰克福城默默无闻地度过了两个多世纪,直到18世纪才开始发迹。使这个古老的家庭开始兴旺发达的,是梅耶·罗斯柴尔德(MayerAmschelRothschild,1744年2月23日—1812年9月19日;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创始人,国际金融之父,欧洲银行巨擘,创建了全球第一家跨国公司,首创国际金融业务)。

梅耶自小就很聪明,因此他父母把他送到犹太宗教学校学习,希望他长大后当一名拉比。但梅耶对此没有多大兴趣,当他父母去世后,他便弃学经商,走进了生意场。当时,他20岁,开始做买卖古董和古钱币的生意,同时也兼兑换钱币。由于他的精明能干,并依靠当地有权势的威廉伯爵,生意越做越兴旺。后来,他不仅经营棉制品、烟酒,并开始从事银行业,20多年之后便成为法兰克福城的首富。

如果罗斯柴尔德家族一直在法兰克福经营,其影响仅限于德国。然而,目光远大的梅耶·罗斯柴尔德让他的5个儿子走出法兰克福,走出德国,分散到欧洲各地。罗斯柴尔德家族最早向国外发展的是梅耶的三儿子内森。他于1804年只身来到英国伦敦,开始时做一些棉布生意。当时欧洲正值拿破仑战争,一些德国贵族流亡到了英国,其中包括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威廉伯爵委托内森购买了大批英国的债券,内森便借机自己也做起了债券和股票生意。 内森凭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干,不久便发了财,成为伦敦金融证券界的巨头。后来,他又不失时机向英国政府提供巨额军费,与伦敦军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罗斯柴尔德兄弟经营技巧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利用他们分布在欧洲各国的分支获取政治、经济情报,迅速互相沟通。这样,他们往往能迅速了解各地的政治经济动向,推选采取行动,出奇制胜。这其中现今流传最广的就是1814年拿破仑与欧洲联军对抗时,战局变化无常,英国的证券交易因此很不景气。后来,战事发生逆转,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当时在伦敦的内森(三儿子)在英国政府得知这一消息之前便预先得到情报。他乘伦敦债券价格尚未上涨之际,大批吃进,结果大大地赚了一笔。一个世纪之后,伦敦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又比日本驻英国的使馆早两天获得日本海军全歼俄国舰队的消息。由于罗氏家庭消息灵通,被人们称为“无所不知的罗斯柴尔德”。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的信息传递系统迅速又可靠,以至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有时也宁愿用罗家的信使来传递她的信件,而不用英国的外交邮袋。

到19世纪中叶,一个庞大的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在欧洲形成。每当有战争,他们便向各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战后又为战败国提供赔款。他们在各地开办银行,从事证券,股票交易和保险业务投资工商业、铁路和通讯业,后又发展到钢铁、煤炭、石油等行业,其影响渗透到欧美及殖民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罗斯柴尔德家族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从它帮助英国政府购买苏伊士运河一事中体现出来,也因此使列昂内尔·罗斯柴尔德(内森之子,1808-1879年)一夜之间成为举国上下敬仰的英雄。

尽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巨大的财富,并跻身欧美上流社会,但他们始终坚持着犹太人的传统、维护犹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赚钱更重要。罗氏家庭大多数人坚持族内通婚,这个家族下属的公司企业都按犹太教安息日的规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内森宣布不同任何一个拒绝给犹太人公民权的德国城市做生意。1850年,当卡尔借钱给罗马教皇时,向教廷提出要求拆除罗马的犹太隔都。19世纪伦敦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宣布不向俄国沙皇贷款,因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国犹太人。

罗氏家族还积极参加犹太人的各种活动,向犹太社团捐助了多笔慈善金。这个家族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也有不解之缘。它在法国的成员爱德蒙男爵(1845-1934年)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移民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定居生存。伦敦的沃尔特(1868-1937年)曾任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正是他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以外交大臣贝尔福致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一封信的形式,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被全世界犹太人赞颂为“真正的大宪章”),最后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兴起,充分体现了犹太人的营财之道和民族特性。在200多年的辉煌历程中,家族始终保持着不竭的创造力和强大的凝聚力。其家族虽然支脉庞大,但却一直保持着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力量。

严密的家族控制,完全不透明的黑箱操作,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银行始终拒绝上市,这意味着它根本不用公布年报。更增加了这个家族的冷酷理智和神秘,建立了一个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金融帝国。老罗斯柴尔德在1812年去世之前,立下了森严的遗嘱:

(1)所有的家族银行中的要职必须由家族内部人员担任,绝不用外人。只有男性家族人员能够参与家族商业活动。

(2)家族通婚只能在表亲之间进行,防止财富稀释和外流。(这一规定在前期被严格执行,后来放宽到可以与其他犹太银行家族通婚。)

(3)绝对不准对外公布财产情况。

(4)在财产继承上,绝对不准律师介入。

(5)每家的长子作为各家首领,只有家族一致同意,才能另选次子接班。任何违反遗嘱的人,将失去一切财产继承权。

到19世纪中叶,英、法、德、奥、意等欧洲主要工业国的货币发行大权均落入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控制之中,“神圣的君权被神圣的金权所取代“。此时,大西洋彼岸美丽繁荣富庶的美利坚大陆早已落入了他们的视野。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到20世纪初,罗斯柴尔德家族所控制的财富估计达到了当时世界总财富的一半。如果以6%的回报率计算,在150多年后的今天,他们家族的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

但是,作为犹太人家族,罗斯柴尔德在纳粹统治下受到的打击是惨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量家族成员被杀害,资产被侵吞,超过2/3的旗下金融机构完全不存在了。 美国财团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反过来吞并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和澳洲,加拿大的近乎全部资产,建立了花旗财团,摩根财团,美洲三大财团的现代格局。 容克财团在战争中也失去了绝大多数成员,成功的转化成新的寡头势力,并且利用瑞士5大银行转移战争中掠夺的财富逃过了2战失败的损失,在战后成为欧洲第一大金融寡头财团。 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大陆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机构和资产全军覆没,靠在英国和瑞士幸存的少量金融机构艰难恢复,并在战后逐步恢复元气。 目前的全球金融势力,还处在这个时期。虽然英国总部基本没有损失,但欧洲大陆的家族势力基本被消灭了。冷战期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东欧的许多资产又被苏联接管了,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资产是不会退回来的。

可是,外界对于这个神秘家族具体拥有多少财富其实至今没人能知道。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目前的业务主要是并购重组,就是帮助大企业收购兼并其他的企业,或者对其资产结构进行重组。 罗斯柴尔德的并购重组业务主要在欧洲,在2006年世界并购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3位。如今罗斯柴尔德家族旗下资产有法国罗斯柴尔德银行(自称有1000亿欧元的资产,控制了法国的解放报以及法国最大的私人收藏博物馆),英国罗斯柴尔德银行(控制了伦敦黄金、经济学人杂志等,在全世界包括美国日本中国有自己的分支机构)。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RIT公司是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以及美国黑石集团的董事会成员。

1838年:阿姆斯洛·梅耶·罗斯柴尔德宣称:“只要让我掌握一个国家的金钱。我就不会关心由谁来制定法律。 ”当今世界流传这样一句话说美国:“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而洛克菲勒家族和摩根家族,都是属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世界黄金的定价一般以英国为准,以前英国黄金的定价有英国四家家族公司每天到罗斯柴尔德公司一起决定黄金价格。2004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宣布退出伦敦黄金定价系统时,他们正在悄悄地远离未来世界空前的金融风暴的中心,撇清他们与黄金价格之间的关系。

我们现在众所周知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也就是掌握着美元发行权简称”美联储“的组织(注:美联储不属于美国政府),美联储是一个私营银行的联合体。在美联储中9个大股东,其中有七个是罗斯才尔德家族的银行,另两个银行是罗斯才尔德参股的银行。就是说美国的金融在罗斯才尔德家族手中。而美国政府用钱怎么办呢?那就是发行美元国债,然后向美联储借贷美元的形式来维持美国政府运转。这不是白借的是要给利息的,美国人民所创造的一切都要交给美联储还债还利息。

这还不算什么。罗斯柴尔德家族用金融控制全球,而其家族组织便是更加神秘的”共济会“。 现任”共济会“老大就是菲利普- 罗斯柴尔德勋爵, 大家可以看看 G20首脑有19个是共济会成员。据现今有资料显示,共济会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十字军东征时期,1198年3月5日,成立于阿卡(Acre),今巴勒斯坦境内的【条顿骑士团】,其后一直以阿卡作为总部至1291年。而条顿骑士团,早期成员全来自德意志民族。可这只是有关这个神秘组织的一种说法。

另一种更加极端的说法,根据其纲领文献《共济会宪章》(共济会标志,传说1701年写成,出版于1723年)第一部《历史篇》的解释,共济会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这一年成为A.L.(Anno Lucis,“光明之年”),他们自称为该隐的后人,通晓天地自然以及宇宙的奥秘。

以上种种这些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历史,还只是简单对这个家族介绍,所以,一个富可敌国的庞大家族不是说什么随便能够夺回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家徽)

㈡ 有那几个国家卷入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时华尔街是什么状况

#A 冰岛 希腊 美国 日本 英国(重灾)
B 所有发达国家和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

#次贷生成过程
一是商业银行放出次级贷款。
二是商业银行把次级债卖给投资银行。
三是投资银行打包再卖给全世界。
四是为次级债上保险。

通过这种机制,银行将发放次贷的任务转交给中间人,而次贷的经济来源是广大投资者,广大投资者变成了风险承担着,所以A银行,B放贷人(中间人),C投资人(主要是广大普通老百姓)便有了这样的角色分配:
C向银行注入资金
A将资金做成CDO(次贷)
B疯狂地发放CDO给信用状况不是太好的次级贷款者

最后,这个机制 崩溃!!!!!实际上是一场信用崩溃。

#具体事件时间表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
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 。
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
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一家是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
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
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
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部分是个人见解,寻求更专业的介绍可以参考《Inside Job》

㈢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什么

次贷危机只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诱因,美国雷蔓兄弟银行倒闭才是金融危机的标志。请看这些大事件:

2007年4月2日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4月27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对新世纪金融公司股票实行摘牌处理。

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宣布暂停旗下三只涉足美国房贷业务的基金交易;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向相关银行提供948亿欧元资金——次贷危机波及其他西方市场。

8月15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大幅下挫,标准普尔500指数回吐了今年以来的全部涨幅,而道琼斯指数跌破13000点整数关口。

8月30日自8月9日至30日,美联储已累计向金融系统注资1472.5亿美元,以防次贷危机恶化。

9月18日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次贷危机以及可能的经济衰退后果,美联储决定降息0.5个百分点。从此,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

10月30日全球最大券商美林证券公司首席执行官斯坦·奥尼尔成为华尔街第一位直接受次贷危机影响丢掉饭碗的CEO。

11月4日全球最大金融机构花旗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斯宣布辞职。

2008年2月12日

为避免房贷违约引发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美国政府和六大房贷商提出“救生索计划”,以帮助那些因还不起房贷而即将失去房屋的房主。

2月13日布什正式签署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大幅退税,刺激消费,进而刺激经济增长,避免经济陷入衰退。

3月14日美联储决定,让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通过摩根大通银行向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提供应急资金。

7月13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救助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提高“两房”信用额度,并承诺必要情况下购入两公司股份。

7月14日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过去一周被“腰斩”,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面跌入“熊市”。

7月26日美国参议院批准总额300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两房”股票。

9月7日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以避免更大范围金融危机发生。

9月10日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决定出售旗下资产管理部门55%的股权,并分拆价值300亿美元处境艰难的房地产资产。

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将依据以重建为前提的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已与另一家证券巨头美林证券公司达成协议,将以440亿美元收购美林公司。届时美银将超过花旗集团,成为全美最大的金融机构。

㈣ 我国中央银行为什么不引入美联储的制度

美联储是私人的,赚的钱归私人所有;我国的央行是国家的,赚的钱还是国家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让私人赚整个国家的钱呢?

㈤ 08年那场金融危机有多严重,能通俗易懂的说明一下吗

1、08年金融危机主要原因是:美国银行、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对只有次级资信评级(还款能版力较差、收入不稳定)的个权人和机构发放大量贷款,加之美国经济逐渐下滑,这些个人和机构收入水平逐渐下降导致还款能力逐渐下降,日积月累引发不能按期还款的现象大量发生,造成银行收不到应该收的钱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因此由次贷危机引发变成金融危机。所以,大量银行和金融投资机构倒闭,连锁反应影响到世界相关国家的经济下滑和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风潮,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机。
2、金融危机事件过程: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
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
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
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
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
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
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2009年1月20日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宣誓就职。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2-04,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㈥ 请问谁有《美国新金融监管法案》的文本容或者请问谁知道美国《新金融监管法案》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核心思想就是加大了政府的权力,新的法案忒厚了,估计美国人自己看着都头疼。
奥巴马带领着美国走向大政府的这条不归路。

㈦ 次贷危机以来美国通过了哪些与金融有关的法案或法规有用者高分相谢,决不食言。

今年,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加剧并逐步演变成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地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为抵御危机,世界各地纷纷采取降息、注资等措施救市。以下为全球救市大事记:

2月7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约16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法案,旨在通过退税、刺激消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3月1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等5家西方主要央行宣布,将采取联合措施向金融系统注入资金。

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总额达3000亿美元的房市援助法案,旨在帮助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摆脱困境。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9月16日,美国政府接管全球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

9月16日,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西方主要央行再次同时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资金,以缓解信贷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9月20日,美国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10月1日和3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经过修改的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该方案随即获总统布什签署并生效。

10月8日,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以及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国的央行联合大幅降息0.5个百分点。

10月12日,欧元区15国首脑在欧元区首次峰会上通过行动计划,同意各成员国为银行再融资提供担保并入股银行。德、法等国根据这一计划,纷纷出台各自救市举措。

10月19日,韩国政府公布约1300亿美元的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内容包括为国内银行外债提供担保、向银行和出口商提供资金等。

10月30日,日本政府公布约273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内容包括发放现金补助、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担保、减税和降低失业保险费用缴纳标准等。

11月7日,继10月通过多项旨在保护金融系统的措施后,俄罗斯总理普京批准了一项旨在改善本国金融和经济形势的行动计划,力图通过刺激国内需求、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稳定实体经济。

11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两年投资约4万亿元人民币。

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会议就国际社会加强协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支持经济增长达成一致,并呼吁改革世界金融体系,防止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投入8000亿美元,用于解冻消费信贷市场、住房抵押信贷以及小企业信贷市场。美国财政部也从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中拨出200亿美元,支持美联储的上述行动。

11月26日,欧盟出台总额达2000亿欧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内含扩大公共开支、减税和降息等提振实体经济的三大举措。

12月4日,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瑞典央行分别降息0.75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和1.75个百分点。这是欧洲多家央行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展开的第三次联合降息行动。

背景资料:美国次贷危机

所谓次贷,即次级抵押贷款。在美国,放贷机构根据借款人信用的高低,将贷款分为“优级”和“次级”。次级贷款因面临更高的风险,其利率高于优级贷款利率。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而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又与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和长期维持的宽松货币政策有直接关系。

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不但居民习惯于借债消费,而且国家也鼓励借贷和超前消费。此外,为阻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一度长期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低水平。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纷纷进入房地产领域。对未来房价持续上升的乐观预期,又促使银行扩大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也就是发放次级抵押贷款,以赚取更高的利息收入。因此,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市场泡沫日益膨胀。

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攀升大大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自2006年起,美国房市大幅降温,房价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次贷违约率不断上升。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开始显现。此后,其他一些提供次贷的金融机构相继出现财务危机,到2007年夏天,次贷危机全面爆发。

此外,美国大批放贷机构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把数量众多的次贷转换成证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各类投资机构购买。然后,这些投资机构再将购买的证券开发成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出售给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调查,美国次贷总额为1.5万亿美元,但在其基础上发行了近2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进而衍生出超万亿美元的担保债务凭证和数十万亿美元的信贷违约掉期。而在这一所谓金融创新过程中,美国政府并没有加强相关监管,使得金融市场越来越缺乏透明度。这一倒金字塔式的金融结构存在巨大风险,一旦作为基础的次贷出现问题,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连锁效应,波及金额更为庞大的其他金融衍生产品。

因此,美国次贷危机自去年年初显现以来,影响面逐渐扩大,一些过度投资次贷金融产品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纷纷遭到波及,包括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公司、美林公司和美国国际集团等等。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引发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已向实体经济扩散,使世界经济面临巨大风险

㈧ 美军接管日本玩了多少女人

无法统计了
参照日本在战争中建立的慰安女制度,

为进驻美军提供“慰安”设施和性服务,
来减少美军对日本平民女性的侵扰。

㈨ 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至今,美国政府出台了哪些政策

主要的几个措施:

* 出资帮助贝尔斯登的并购

* 宣布接管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

* 促成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被收购。

* 接着是美联储下属的纽约储备银行以850亿美元接管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

* 7000亿美元的综合救援计划。

* 将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从投行转型为传统的银行控股公司,并开始和银行一样接受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

㈩ 奥巴马自上台后有哪些重大政策

奥巴马新政是指奥巴马新政府、奥巴马新政策的简称。所以,奥巴马新政既指奥巴马新政府,也指奥巴马新政策。
奥巴马新政遇困扰
二月三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新政”恰满两周。当日,奥巴马在白宫宣布提名资深共和党人贾德·格雷格出任商务部长,完成其组阁的最后一步。但也在同一天,获得奥巴马内阁提名的南希·基利弗和汤姆·达施勒先后宣布因“税务问题”放弃新内阁的任职。
有政治评论员说,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吃的第一个“败仗”。达施勒曾任参议院民主党领袖,原是奥巴马在其内政改革蓝图中最倚重的角色之一。就在二月二日,奥巴马还在为自己的好朋友达施勒辩护,表示将坚决支持达施勒出任新政府的卫生部长,力图助其在参议院过关。
外界都认为参议院通过达施勒的提名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在此之前,被披露漏缴数万美元税款的财政部长盖特纳照样“有惊无险”地获得了参议院的任命批准,不料达施勒到底挡不住批评的攻势,自己先“卸了甲”。
达施勒解释放弃提名的主要原因是“不愿成为(奥巴马的)拖累”。而早他三个小时“请退”的白宫首席绩效官候选人南希·基利弗也表示不想因为自己的报税单影响了奥巴马的组阁进程。
至此,奥巴马提名的二十位部长级内阁成员中已有三位“请退”,其中包括前商务部长提名人、涉嫌竞选资金违规受联邦大陪审团调查的新墨西哥州州长理查森。
分析人士称,奥巴马组阁之所以一波三折,主要因为是对其寄予较高期望美国民众正在用放大镜审查他的新内阁,但理想和现实总有很大的差距。
如何达到民众的高标准,这是奥巴马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在理查森、盖特纳、达施勒以及基利弗之后,谁能保证剩下的十六位阁员都无“瑕疵”?如,一日前刚获得参议院任命批准的司法部长霍尔德就被共和党人指责在克林顿总统豁免金融诈骗犯马克·里奇的决定中扮演了角色。
奥巴马的内阁困扰还不仅限于此。以初任参议员“一步登天”的“少壮总统”,如何领导掌控由政坛老将组成的豪华班底,这是奥巴马将面对的另一个难题。
六十一岁的前第一夫人、六十五岁的留任国防部部长、六十岁的诺贝尔奖得主……奥巴马的新内阁被媒体形容为“全明星队”;而因敢于大批起用前“对手”、以及经验和资历都胜于自己的人才,奥巴马的“大度”也获得普遍称赞。但掌声之后,奥巴马留下的仍是许多的问号:外交理念不同的希拉里能否听从他的指挥?经验丰富的盖茨将在美国新国防策略的制定中发挥多大的影响力?被称为“最聪明的内阁部长”的朱棣文会给美国的能源结构带来多大的变化?
而在这些问号中,民众最关心的是:奥巴马将如何领导这个团队一一兑现他在竞选中做出的“变革”承诺。
奥巴马新政任重道远
随着美国参议院通过总统奥巴马寻求的新的经济刺激方案的程序性投票,关于美国经济何奥巴马新政任重道远时见底的猜想再次变得热络。这毫不令人奇怪,毕竟过去一年来,由次贷危机而金融危机,由金融危机而经济危机,不断交替着希望——失望——新的希望的人们也被裹挟其中。
必须注意到的是,美国经济尽管已经确定无疑地身处衰退之中,但却难言触底。首先是失业。在刚过去的1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了59.8 万人,创下1974 年以来的最大降幅。自2007年12月陷入衰退后,美国的失业总人数已升至360万人,失业率快速升至7.6%的16年来最高点。其中就有约一半的失业出现在过去一个季度内,表明大的趋势是在恶化而非走稳。其次是因失业所引发的私人消费下滑。2008 年12月,美国国内名义消费下降1%,这使得更多人开始忧虑投资萎缩后,美国经济靠什么来支持的问题。此外,在雇佣工人数量最多的制造业领域,ISM(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指数根本毫无起色,一直徘徊在多年低位。
或许也是因为形势足够危急,才让人们对奥巴马的新版经济刺激计划寄予厚望。综合考虑民主党的一贯理念、奥巴马竞选前后的主张以及内阁行政团队的构成等因素之后,我们发现,“奥巴马新政”确实更偏向于直接操作或者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上,这一范式下的救市手段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将可能明显较布什政府更为强有力。笔者注意到,新版的经济刺激计划与上届政府救市计划相比,较为明显的差别至少包括:财政支出规模继续扩大,救助重点向实体经济转移;减税出现结构性调整,发债规模继续大增;增加就业成为政策重点,贸易金融政策趋于保守等。
但也需看到,尽管奥巴马的新方案似乎看上去“很好很强大”,但仍属于治标不治本的“应急药方”。不仅与外围国家希望美国经济尽早进行“内在调理”的广泛诉求缺少关联,其中有关内容甚至还给满怀期待的外围国家带来相当程度的恶感。例如经济刺激方案中饱受争议的“购买美国货”条款,尽管在参议院博弈阶段得以软化,但仍给外围观察者深刻的负面印象。许多人将可能因此认为,尽管奥巴马政府在外交上正在做出即将抛弃共奥巴马新政任重道远和党人的单边主义的姿态,但在经济政策上,今日民主党人的表现实在较传统的民主党更为孤立。对这个倡导“改变”并以之为主要卖点的行政团队而言,亮相阶段的败笔不可谓不严重。
此外,被广泛寄予厚望的“新方案”历经参众两院表决,闯关而出,却不仅变成了一个金额缩水的计划,而且是一个因情势危急并未得到足够充分讨论的计划。这将可能直接带来两方面的后续麻烦。其一,可能因投资、减税的力度打折,导致救市计划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其二,可能在国会审查具体开支项目时遭遇共和党人的掣肘。因此,奥巴马的新方案尽管获批的效率尚可,但将来实施的效果却暂不宜被寄予过高期待。
更麻烦的是,在美国之外的欧洲、日本,在“金砖四国”乃至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增长或者复苏的困境越来越明显,衰退乃至萧条的迹象日益显化。大众多已相信,本次经济危机源自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不合理。那么,在一个玩家广泛受伤害、规则制定者自顾不暇的游戏时段,过早地乐观实在和理性不沾边。
总而言之,尽管奥巴马如期交出了第一份“策论”答卷,但鉴于其面对的内部经济状况依然荆棘丛生,外部经济环境仍风雨飘摇,指望这份“简版”经济刺激方案能够立竿见影,并不现实。毋庸讳言,整个世界或许还将在衰退中摸索很久。
对我们中的多数人而言,如今,争辩世界上哪个国家先走出低谷或许并非足够有价值、有意义,最重要的或许是尽早做好迎接“熊市下半场”的煎熬。
奥巴马新政再失良机英国
奥巴马政府昨日迎来了真相时刻,财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出台了一份救助美国奥巴马政府“闪电”推新政金融体系的计划。当前全球危机正是发源于美国金融体系。在他们的前任多次启动失误后,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和盖特纳只有一个机会展示这一次有所不同。不幸的是,这一线条不清晰的计划仍旧没能脱颖而出。
政府将试图重新激活证券化放贷,具体方式是通过一个新的公私投资基金吸收有毒资产,并扩大美联储(Fed)现有的消费者放贷安排。这可能救活非银行信贷市场,而无论银行本身能否重新置身于坚实基础之上。
然而,各银行不能停留在它们目前的失灵状态。如今,某些银行具有清偿能力,而另一些银行不具有这种能力,只是没有人具体知道哪些银行有问题。银行必须立即坦白自己的亏损,然后得到充足的资本重组,以免所有银行都被视为无力清偿。否则的话,银行间的拆借就不会解冻,注资也不会增加各银行的放贷。
盖特纳明白这一点。他的计划的另一个方面是,要求各银行经受“压力测试”,以使“它们的资产负债表更干净和更强劲”。但是,从公共金库到银行的任何资金转移,都必须附带必要的条件,以实现其公共目的。纳税人的投资必须得到公平的补偿,因为以比市场价格更慷慨的条款接手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亏本资产,无异于向银行提供不应当的礼物。
那么,该怎样估价银行的坏资产呢?盖特纳的计划也许是要依靠投资者的判断来得出资产价格:私人投资者不会付出补贴失败银行的价格。这很聪明,但它忽略了两个根本问题。首先,政府将如何从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那里吸引联合融资,如果政府不承担超出比例的下行风险,从而在实际上补贴这些合作伙伴?
其次,如果一家资产按市场价值定价的银行不能按对纳税人公平或对私人投资者有吸引力的价格出售这些资产,那么这家银行就是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奥巴马和盖特纳仍未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即:必须迫使各银行立即减记它们的亏损。如果它们这么做了,那么许多银行就将暴露出自己不具清偿能力的真相,政府就必须接管这些银行,对它们进行资本重组。拯救金融体系所需的金额和公共控股程度,均超过美国政府现在愿意承认的水平。
论奥巴马新政
首先,我认为奥巴马不会以经济为核心话题,这对他很不利。
民众对奥巴马的支持来自于对他能够解决本次金融危机的信任,民众往往将它与上世纪伟奥巴马新政府工作大的总统罗斯福作对比,这使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他不能在4年任期结束之前彻底改变美国的经济,会使他失去连任的机会。可是这很难,很难。他与罗斯福不同,罗斯福背后是一个恐怖的政治和银行家族。这是他的很多政策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并实施下去。所以他的百日新政能够改变当时美国濒临崩溃的经济。
而奥巴马显然不具备这些条件,所以他的7000万美元刺激计划重点是基础设施而不是救市,奥巴马的这个举动说明了他的心中已经决定了未来的道路的主人是民众而不是投机者,他大量地修建学校等是为了在民众中留下心系普通老百姓的优秀形象而不是像布什那样加剧贫富差距。
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有机会将民众从07年疯狂的暴利中清醒过来,认识到真正踏踏实实的工作才是唯一出路,否则不仅赤字不会缩水,经济反而会越搞越差。要解决民众心中的轻浮,赢得选票,靠的就是这些基础建设。奥巴马不会是美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总统,但他会是最务实的总统。
他走的是和罗斯福完全不同的一条道路,罗斯福注投资而不重赤字。这在当时是一个伟大的措施,但这不代表他适用于现在的经济状况,格林斯潘时代的错误投资可以看出一点影子。本世纪初的科技泡沫就是这样产生的。
奥巴马注重民生就得忽略市场上那群投资恶狼,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奥巴马现在的政策让我们难以琢磨,原因就是有一批巨大的银行家族和投机大亨向他施加压力。
所以对于奥巴马,不用太担心,为什么现在美国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就是媒体的结果。那些金融大亨控制下的媒体就是为了制造中美矛盾,使他们有利可图。否则以奥巴马的想法,大亨们不应当继续影响着美国的经济,他们应当还财于民。这简直就是大亨们的噩梦。
所以他们一方面向政府施压,一方面利用媒体制造矛盾。而我们政府应当分清事实真相,不要被假象所迷惑,盲目出击,导致两国关系真正恶化。